也就是说不应该采用那些副作用很大的财政赤字政策,不要频频改动利率,增发货币来使个人和企业无法做出长期规划。
但是,通过建立纳税人利益表达机制与财政公开、预算透明,也可以有效监控和遏制政府及其官员的财税权力,从而消减政府及其官员对国民利益的伤害。因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既包括立法权,也包括执法权,还包括司法权。

转型时代,也是造就英雄、伟人的时代。2012/11/27 进入专题: 财税改革 。这个突破口,无疑应该选在如何遏制政府及其官员权力寻租腐败方面。在新一轮改革期待逐日高涨之际,有论者纷纷建言,新政应该认真选择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期回应国民积聚已久的改革新期盼,从而凝聚中国社会繁荣与进步的新共识,引导全社会向上向前的力量能够在理性、渐进、文明的格局中推动现代化的顺利转型。但笔者以为,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历史经验与教训看,如何有效遏制和监督政府及其官员的财税权力,或是最佳的突破口。
或者说,如果认可将新政的突破口选在财税改革方面,也有一个先迈哪个腿的艺术与策略问题。因此,也还存在一个比较与选择的问题。经济转型需先打好基础新京报:我们常说经济转型,你认为要如何转?刘胜军:其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中国经济2030》,对中国经济做了非常深入和全面的诊断,提出了非常可行的药方。
不是说修地铁、高铁应不应该,而是说有没有更应该花的项目,如教育、医疗、养老。主要体现在土地、资金、劳动力、环境,这些价格都被扭曲了,都被压低了。还有一个问题是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很多企业诉苦说汇率升值了,国外形势也不好,日子很难过。
新京报:2012年经济运行到现在,有没有让你觉得有意外的地方,为什么?刘胜军:经济的持续下行。正所谓,孟子云:王之不王,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一方面是拼命的盖房子,另外一方面我们盖了房子被一些官员藏到自己怀里去了,这个房价能打下去吗?改革动力来自民众进步新京报:你的微博名称中有改革两个字,你期待下一轮经济改革怎么改?刘胜军:政府体制本身的改革是下一轮改革的核心,看起来是央企改革,但是央企我们知道它不是企业,它本身就是政府的一部分,所以说很多下一轮经济改革的核心,都是一个政府自身的改革。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我们也有积极的一面,改革到今天为止,我们主要的障碍已经不是意识形态的障碍。我们的蛋糕越来越大,但是留给老百姓的份额是在逐年下降的,这个就是扩消费面临的一个核心挑战,一方面要鼓励老百姓消费,一方面把钱都拿走了,老百姓怎么去消费。在政府投资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假设政府有10万亿,在短期内应该怎么去花这个钱。
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就是房地产的问题。一个社会要想稳定靠什么呢?要靠中产阶级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需求,无论房地产市场是自我调节出了问题还是外力改变了市场机制。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的框架和调节能力,但房地产这个市场化程度相对高的行业怎么一碰到点风吹草动就丧失市场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呢?是市场机制本身存在问题?还是行政力量的强大抑制了市场的本能?两种现象可能都存在,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下此消彼长。
导致房地产市场在调控政策的高峰期顶风作案,乐此不疲地出现房价越调越涨的尴尬局面。敏感的、脆弱的神经系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不断改变企业的发展路径。

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仍然过多。让有准备的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而很多开发商因为没有匹配的资源而干着急没办法。
用中医的理论和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症下药和系统调理。也就是说,目前的困局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开发商或政策的问题,而是双方博弈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力量,多重意识和更广泛的人群参与进来了,异化了的市场反应给治理提出了更加困难的问题。当今的房地产市场已乱成一团麻了,剪不断理更乱。调控就是调整方向和控制节奏。规避政策负面因素能力较差时,往往踏空节奏,賺到钱的开发商却也凤毛麟角。不成熟的市场需要系统的培养,不可拔苗助长。
房地产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房地产市场的机制去解决,重典只能满足一时。一种异化了的力量在市场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市场调控要逆周期进行,顺周期调控只能是越调越乱。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非常重要。
三、给市场一点时间和空间,甄别并合理引导真正干扰和破坏房地产市场的罪魁祸首。博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了。
大多数开发商在寒冬时出逃、解套,把项目卖掉、把土地转让,抱着现金过冬,所以流行一句名言:现金为王,2008年是这样,2011、2012年的开发商还是这样。宏观调控中政策的副作用控制了市场行为的主体,并不断地自我发酵成新兴力量干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由此天生赋予了调控这个工具的性质是宁左勿右的秉性。中国的房地产领域在过去及将来仍将是不成熟的、发展空间比较大的领域,广受社会经济政策的影响是必然的。
房价疯涨之后买了房子的窃窃自喜,如此消费者的投机心理被渐渐培养起来了。房地产已被严重的社会问题拖累着,反过来又不断制造着给人以口实的愚蠢行为。
治理,高层次的系统治理迫在眉睫。我们必须理性地观察、研究市场的各种反应,并制定有效对策进行合理应对。
反思目前的调控发现,完全是依靠行政手段。我们能否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少交一点学费,减少一点市场的阵痛已不是决策者的态度问题了。
我们要学会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分析房地产及整个社会生活体系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放弃就房价控制、打压房价的简单而无效的手段,寻找克服驱使房价过快趋高的其他因素。长此以往的博弈中,行政手段和房地产市场不断简单出手下着一盘棋。按照这个要求,中国的市场经济框架还有很大缺点,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看似被动接受政策的开发商,其实也是一种主动行为,一种盲目和贪婪的动机导致在利益面前失去理性和甄别能力,出现跟风。
行政手段的过度参与市场调整,长时间累积形成了破坏力,导致市场自身的免疫能力和调整能力被破坏,市场机制出现系统性失灵,乱是一个基本特征,所以在针对每个诱因的治疗药方好像没错,但吃下去病情更加严重了。由于政策周期和市场反应周期的不同步,开发商往往在追赶政策时,滞后而跟风。
被投机的房地产最终还是成了这种政策过程的牺牲品。行政手段的合理参与以把控方向是必要的,而且还会继续实行一段时间。
这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留下的财富,切莫因有了西医得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给温和的自由市场经济沉重的打击,给宏观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